9月13日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4》。报告显示,数字贸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稳定性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是4.25万亿美元,增长是9%,占服务贸易是54.3%。
核心高管接连出走、业绩承压,光大证券不到两月又收到罚单
《中国科技投资》张婷 何梓嫣
10月1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中国证监会”)对11家券商及相关负责人开出了19张罚单。其中,光大证券(601788.SH)因存在部分项目质控对项目风险、尽调底稿把关不严、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发行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内控关注等问题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而一个多月前,光大证券前投行负责人因涉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罚款460万元,禁入证券市场十年。
除了内控问题,今年以来,光大证券核心高管相继离职、业绩下滑、营业部接连关闭等事项都引起了市场不少的关注。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推出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下称“互换便利”)已顺利完成首次操作,光大证券亦出现在首批互换便利的券商名单当中。通过开展互换便利操作,光大证券今年的业绩或有望得到改善。
投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为落实中央金融监管工作会议“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持续强化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监管,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数月前,中国证监会组织对部分证券公司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了现场检查。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上述专项检查情况。中国证监在会公告中称,“个别证券公司仍存在投行内控把关不严等问题,一些项目尤其是债券承销项目尽调核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全面落实勤勉尽责的要求”。
同时,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布了对11家券商及相关负责人的罚单。其中,光大证券因存在部分项目质控对项目风险、尽调底稿把关不严,内核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发行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内控关注问题被中国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此外,监管函还提到,光大证券应加强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内控管理,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
而在一个多月前,光大证券原投行负责人赵远军因涉内幕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罚款460万元,禁入证券市场十年。公开资料显示,赵远军于2018年9月17日-2022年2月28日在光大证券任职,为证券从业人员。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0年2月17-19日,光大证券康某结合星星科技情况和融资规则,设计了相关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并向赵远军汇报该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在此期间,赵远军亦曾向光大证券相关负责人报告相关事宜,并指示康某进行重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2020年2月20日,康某向赵远军发送了相关分析报告,随即在两日后,赵远军参与了与星星科技重组项目的视频会晤。2020年2月25日、28日,赵远军使用“赵某江”证券账户合计买入“星星科技”160.2万股,成交金额1141.2万元。2020年3月15日,星星科技发布相关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业务质量存在较多问题的背后,光大证券的投行业绩亦承压。2021-2023年、2024上半年,光大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8.53亿元、13.23亿元、10.84亿元、4.5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3.05%、28.57%、18.1%、27.99%。从当前沪深京三市交易所的保荐承销业务项目情况来看,光大证券年内各撤回了一个再融资项目和IPO项目。截至今年6月末,光大证券已完成股权主承销家数2家(不含可交债),股权承销规模10.9亿元,完成IPO项目1家,承销规模9.61亿元,完成再融资项目1家,承销规模0.5亿元。
营业部接连关闭
作为老牌券商,光大证券在子公司光大资本MPS投资踩雷事件的“巨震”之后,业绩似乎就蒙上一层阴影,且盈利水平未恢复至投资“踩雷”之前。近年来,尽管业绩在持续恢复,但该事件持续影响着光大证券的业绩,财报中依旧有不少关于该事件的影响描述。直至去年,光大资本MPS案件才与招商银行(600036.SH)、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和解,其需要履行26.4亿元的支付义务,光大证券因此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达到21.3亿元。若扣除该部分影响,光大证券的业绩依旧呈下滑趋势。2022-2023年,光大证券分别实现营收107.8亿元、100.31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5.48%、6.94%;分别实现净利润31.89亿元、42.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7%、33.9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9.14亿元、18.7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7.65%、35.74%。
半年度报告显示,光大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下降32.29%;归母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下降41.87%。光大证券的主营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的财富管理、企业融资、机构客户、投资交易、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营收分别为20.03亿元、4.58亿元、5.37亿元、4.28亿元、5.08亿元、-0.55亿元,同比下滑24%、32%、34%、3%、29%、108%。
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光大证券多位核心高管相继离职。据光大证券公告,今年1月,光大证券公司业务总监梁纯良、监事吴春盛离职。3月,另一位公司业务总监李炳涛因工作调整离职。5月,光大证券副总裁王忠因工作调整离职。6月,同样是由于工作调整,另一位副总裁付建平公告离职。值得注意的是,付建平在2023年6月30日才刚被聘任为副总裁,任职不到一年。
除了核心高管离职,光大证券亦在不断缩减员工规模,优化营业网点。员工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6月,在职员工共计7860人,而2022-2023年末,光大证券在职员工数分别为8541人和8064人。今年以来,光大证券分别在广州、北京、深圳、杭州、太仓、济南等地撤销了共计10家营业部,撤销原因均为“优化营业网点布局”。而2023年光大证券仅注销了4家营业部。对于年内撤销多个营业网点的情况,光大证券在业绩说明会上则表示,“营业网点优化是财富管理业务展业模式、团队建设、客户服务需求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背景下的主动变革,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向投资者减费让利和打造专业团队中去,以更好发挥金融机构功能性职责,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证券下属多家营业部因内控问题在年内被地方证监局出具警示函。截至10月21日,光大证券年内共收到了十张罚单(含对工作人员的警示),其中五张罚单涉及营业部及营业部工作人员。
开展互换便利或将改善盈利水平
在业绩下滑、营业部接连关闭等负面消息缠身下,光大证券终于在近日迎来了好消息。
自9月24日,央行提出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专项再贷款消息;10月10日,央行推出了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10月18日,中国证监会通过了首批互换便利的机构名单,同意了包括光大证券在内的20家公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而同日,央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向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各方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要素、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并提到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这意味着,光大证券可以通过互换便利将其流动性差的债券、股票换成国债、央票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从而进行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互换便利能让机构的融资能力得到提升,加快机构发展做市、股票投资等业务发展,或将有利于光大证券改善其盈利能力。
10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已顺利完成,操作金额达到了50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5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20bp。而作为首批开展互换便利的机构,光大证券在今年最后的业绩冲刺阶段能否抓住东风,扭转业绩颓势,有待验证。
记者就合规内控、业绩承压等问题致函光大证券,截至发稿杠杆炒股平台哪个好,尚未收到回复。
赵远军康某中国证监会央行光大证券发布于:上海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