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杠杆股票爆仓,安永研究院联合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和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在上海国际碳博会发布《新质扬帆,面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2024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认为,全球化布局是提升我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全球影响力,迈向“气候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将走出新一代跨国企业的代表。
白皮书显示,我国气候科技产业已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阶段”。气候科技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据统计,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上升至2.64%,跨过了创新型国家2.5%的基线,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球仅次于美国,而增幅位居世界第一。
从气候科技产业下属行业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热度高涨,2023年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1.9%。比亚迪2023年的研发投入达人民币399.2亿元, 同比增长97.4%。光伏设备企业2023年累计研发费用达到人民币289.92亿元,同比增长约17%。另外,截至2023年7月,全球锂电池行业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均为中国企业和高校。
白皮书显示,中国气候科技产业海外业务迎来快速增长机遇,尤其是外贸“新三样”。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出口“新三样”合计出口金额约人民币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
图源:新质扬帆,面向2060的中国气候科技产业》
其中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的出口量为176.1万台,同比增长66.8%, 2019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6%,其中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为比利时和泰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模式以整车出口为主,同时拓展出海外建厂、跨境合作、投资并购等多种形式,正在由产品出海逐步转型至产业链出海。
我国各类锂电池2023年出口总额达6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7.5%,2019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8.9%,其中美国为我国最大出口国。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共有13家锂电池企业赴海外建厂。
我国光伏产品2023年出口额为490.7亿美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0%,欧洲为我国光伏组件出口的最大市场。此外境外光伏发电新签约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安永硬科技行业中心审计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告诉界面新闻,我国“新三样”出海,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几大方面:欧美国家先后从贸易保护、低碳管理、贸易壁垒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打压企业的出海发展,构成新型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此外还有海外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带来的出海挑战。
“社会因素体现在,例如对于有意向投资中东地区的企业,会面临当地年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宗教因素导致有效率的劳动时间减少、地区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经济因素则包含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税务风险等。”汤哲辉表示。
格隆汇5月17日丨航天长峰(600855.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我公司目前没有产品配套于国产大飞机订单,后续合作情况请以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为准。
应对新型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需要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技术交流和合作,降低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准入成本,加速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着力技术创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随时调整竞争策略来应对。
汤哲辉向界面新闻表示,总体而言,我国气候科技产业链多分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依托区域内的产业集群,相关地区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已成为气候科技产业链的重要集聚区。
对于我国主要的气候科技产业分布,安永梳理并回复界面新闻如下:
汤哲辉表示,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比如山东省规划于2024年建设总装机2亿千瓦以上的海上风电、胶东半岛核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江苏省为推动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设立了专项资金。此外,各地方政府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支持气候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各地方政府通过发布合规文件指引、投融资试点、鼓励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等举措,扶持气候技术企业出海、减少海外合规风险、提升竞争力。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作为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一部分,近年,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走向‘供应链’出海,其中包括了技术出海、品牌出海以及与之配套的中国服贸出海新局面。”
中国正在将“中国制造”嵌入全球气候科技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中。白皮书认为,中国气候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并成为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竞争的标志性符号。
本白皮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表示:“科创出海是气候科技产业的另一历史性机遇;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杠杆股票爆仓,加快海外布局提升我国气候科技产业企业全球影响力与市场份额”。